文章詳情
自然降塵的測定
日期:2025-02-06 08:00
瀏覽次數(shù):2576
摘要:
自然降塵的測定
自然降塵簡稱降塵,系指大氣中自然降落于地面上的顆粒物,其粒徑多在10μm以上。自然降塵的能力雖主要決定于自身重量及粒度大小,但風力、降水、地形等自然因素也起著一定的作用,把自然降塵和非自然降塵區(qū)分開是很困難的。降塵是大氣污染的參考性指標。
在降塵的測定中,除測定降塵量外,有時還需測定降塵中的可燃性物質、水溶性物質、非水溶性物質、灰分以及某些化學組分如硫酸鹽、硝酸鹽、氯化物、焦油等。通過這些物質的測定,可以分析判斷污染因子、污染范圍和程度等。
(一)自然降塵量的測定
測定降塵量首先要按照本章**、三節(jié)介紹的有關布點原則和采樣方法進行布點采樣。采樣結束后,剔除集塵器中的樹葉、小蟲等異物,其余部分定量轉移至1000mL燒杯中,加熱蒸發(fā)濃縮至10—20mL后,再轉移至已恒重的磁坩堝中,用水沖洗粘附在燒杯壁上的塵粒,并入瓷坩堝中,在電熱板上蒸干后,于105±5℃烘箱內(nèi)烘至恒重,按下式計算降塵量。
式中:W1——降塵和瓷坩堝的重量(g);
W0——瓷坩堝的重量(g);
Wa——加入的硫酸銅溶液經(jīng)蒸發(fā)和烘干后的重量(g);
S——集塵缸口的面積(cm2);
n——采樣天數(shù)(**到0.1d)。
(二)其他物質的測定
水溶性物質、非水溶性物質、pH值及其他組分的分析過程示意于圖3-52(圖略),其結果以[g/(m2·月)]表示。